石家庄的标志性建筑

石家庄的标志性建筑——柏林禅寺

说起石家庄的标志性建筑,最为有名的就是秦皇古道、柏林禅寺、毗卢寺、隆兴寺等石家庄标志建筑。石家庄跨华北平原和太行山地两大地貌单元,是全国粮、菜、肉、蛋、果主产区之一,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较高,生产规模位居全国36个重点城市第一位,被国家确定为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素有“北方粮仓”之称。以下是鲁班乐标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石家庄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石家庄的标志性建筑——柏林禅寺

柏林禅寺简介:

河北赵县柏林禅寺始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现住持为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明海大和尚。柏林寺中的万佛楼可容纳千人同时上殿,寺内也可同时容纳数百名进香者食宿。

石家庄的标志性建筑——柏林禅寺

柏林禅寺建筑历史:

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

于献帝建安年间(196-220)於赵州建柏林寺,古称观音院,因供奉观世音菩萨而得名。

李唐时期因避太宗李世民之讳,皆称观世音菩萨为观音菩萨,但古观音院并未因此而改名。而因法缘殊胜,高僧卓锡,名声大振。

唐高祖李渊武德初年(618年以后),道深法师驻锡观音院,研扬成实论。赵州观音院也是玄奘法师发 蒙启迪之圣地。

晚唐时期,高僧从谂禅师于80年行脚之后,途经赵州,邑中耆老僧众恭请驻观音院,于是便 卓锡于此40年之久。时人尊为“赵州和尚”、“赵州古佛”。故而观音院又称“古佛道场”。因位于古赵州城之东隅,又称“东院”,俗称“东大寺”。古观音院因赵州和尚而名闻天下,成为佛教史上享有盛名的禅林古寺,而尊为“赵州祖庭”。

北宋时易号为永安院。或有记载云:“南宋时易名为永安院”,此为讹记。

迨及明代才易名为柏林寺。

清代仍称柏林寺。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高宗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之御笔诗有《赵州柏林寺 小憩》等数首,故世人皆依此为据。

石家庄的标志性建筑——柏林禅寺

柏林禅寺建筑发展:

中兴

柏林禅寺从1988年开放以来,虽然修复工程浩繁,活动场地一度简陋、有限,但在弘扬佛法、利益社会方面一直作着不懈的努力。通过几年来丰富的弘法活动,柏林禅寺正在逐步成为一个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现代佛教寺院。前任住持净慧长老高瞻远瞩,在1992年就提出了“生活禅“作为柏林禅寺修行弘法的理念。生活禅的主要意趣是“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生活禅的宗旨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则是我们从事各项事业的准则。

弘法活动

为了提倡生活禅的理念,更好地将佛法融化于社会,从1993年起,柏林禅寺每年坚持面向社会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参加夏令营的都是18~30岁的佛教青年,每届人数在250人左右。在七天的寺院生活中他们要参加上殿课诵、坐禅、聆听佛学讲演、吃茶谈心、云水行脚等活动。营员们在一种全新的环境中认识佛法的博大精深,寻求心中尘封已久的真善美,体味佛法的超越与安祥。夏令营从举办以来得到各级政府领导和教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许与好评。

柏林禅寺每年例行的法会还有上元节吉祥法会,四月初八传授在家居士菩萨戒,七月十五中元节报恩法会以及三次观音法会和农历十一月十五开始持续五周的禅修活动。每次法会,海众云集。柏林寺成为四众弟子温暖的家。除举办各种弘法活动外,多年来,柏林寺一直积极参予、支持省佛协组织的各种社会慈善事业,体现了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

柏林禅寺还编辑出版《禅》和《中国禅学》两份刊物,其中《禅》刊为双月刊,32开,面向国内(包括一些港澳台)的读者。《中国禅学》为学术性年刊,16开本,是在中华书局以书代刊,向海内外发行。

柏林禅寺除重大活动以外常年接待学佛善士、各类参访团,为大众学习佛法、亲近三宝提供一片清静道场。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石家庄的标志性建筑”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更多相关“石家庄古建筑”、“石家庄特色建筑”的建筑咨询敬请关注鲁班乐标。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