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穿山桥

桂林穿山桥位于广西桂林市七星区漓江路跨小东江处,因位于穿山附近而得名。旧桥始建于1972年,于1975年交付使用。因桥址地质复杂,导致原有建筑病害迅速加重,于2009年3月9日爆破拆除,旧桥从建成到拆除共运行了近35年。新桥于2008年12月6日破土动工,2009年12月30日正式通车。
基本介绍
穿山桥横跨小东江,位于广西桂林市市内中南部,漓江桥东侧,连接漓江路东西两段,同雉山桥、漓江桥、上海路一起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直道贯穿市区东西。
雏形
一般认为穿山桥的雏形是明代的成顺桥,有3孔、石拱筑就而成,不过年久失修。穿山桥在1960年为石墩木面桥。
始建
1971年至1972年,由桂林市解放桥工程指挥部设计、桂林市市政工程处施工,建成双曲拱、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公路桥,桥长66米,宽18米,跨径56米,荷载汽—13级。同雉山桥、漓江桥、上海路组成了中南部重要的交通路道,连接了桂林市高新区和市区东部。在桥南的不远处即是穿山南路通往相距很近的穿山公园和中共桂林城工委旧址。后因设计上计算不当,发生桥台位移、下沉,又于1974年秋增加修建了小墩用来加固,1975年3月交付使用。穿山桥旧桥从建成到拆除共运行了近35年,期间经历多次整修加固,同时因为穿山桥桥址地质复杂,导致原有病害迅速加重。经专家多次会诊,市政府研究决定,重新调整穿山桥施工方案,提前爆破拆除旧桥。
重建
随着我市人口和各种车辆保有量迅速增长,穿山桥桥面上出现的交通拥堵现象已经成为我市市区最重要的交通瓶颈之一。为改善市区道路交通拥堵状况,市政府把穿山桥系统改造工程列入2009年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
穿山桥重建工程于2008年12月6日动工。整个工程由主桥、匝道、引道和下穿通道4个部分组成,其中,主桥设计为三跨连续梁桥,主桥长113.16米,宽46米,双向6车道;匝道长404米,宽22米;引道长263米,宽度由18米至50米不等;穿山路在桥梁西端下穿而过,下穿通道长396米,宽30米;桥梁东端下穿人行道长156米,宽5米。桥上道路等级为城市Ⅱ级主干道,工程总投资约1.1亿元。
2009年3月9日下午3时36分,随着一声巨响,穿山桥旧桥被成功爆破拆除,为桂林服务了近35年的穿山桥旧桥完成了使命。此次爆破根据穿山桥的结构特点,小东江水深、流速和周围环境状况,制定了科学的爆破方案和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为确保爆破成功,施工人员在桥拱的各部位设置了998个炮眼,单炮眼填药量仅为50至60克,炸药总量控制在51公斤左右,爆破飞石安全控制距离在30米内。同时采用毫秒微差导爆管雷管起爆线路的方式,每段起爆延时50毫秒,以减少爆破震动。时任市长李志刚、副市长刘明昱出席了爆破拆除仪式。
新桥建设
2009年12月30日上午10时30分,在8门礼炮响过之后,背景墙如两扇大门般向两侧缓缓打开,穿山新桥全貌立即呈现在市民面前。新穿山桥简洁的柱状桥墩和柔和的曲线梁,附以石材装饰和整体暖色调的饰面,古朴中透露着现代气息,与小东江、穿山、塔山等景色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时任桂林市市长李志刚宣布拆除重建的桂林市穿山桥新桥正式竣工通车并为通车剪彩,至此,桂林上海路至漓江路全线贯通,卡在象山区和七星区之间的“瓶颈”被彻底打通。搭载着市民代表和穿山桥建设者的数辆观礼车首先通过穿山桥,接着,早就等在桥两头的各种车辆依次通过。
更多关于“桂林穿山桥”等全国桥梁建设规模和桥梁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可以登入鲁班乐标进行查询。
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