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企业闲废资产监管探索

钢铁企业属于传统制造业,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新中国成立以来,钢铁企业历经了6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期间,一方面是由于设备本身经济和技术寿命的原因;另一方面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挖掘生产潜力,开发新品种,不断进行钢铁企业的改建、扩建和新建,从而使钢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日益庞大。与此同时,改扩建和新建项目使得一大批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的设备淘汰下线,形成了大量闲置报废固定资产。如何管理及合理处置这些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减少资产沉淀,是我国钢铁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钢铁企业闲废固定资产的成因

闲置固定资产是由于设备质量、设计更改、项目停建、项目取消、项目失败、产品结构优化、生产工艺变更、重复采购、计划失误等原因,导致在各类项目工程和生产过程中产生一些长期搁置的有效设备,或者由于公司投资战略规划等原因要求必须拆除,设备磨损老化导致功能、精度下降不能满足公司生产工艺的要求,并经过论证被鉴定为将长期搁置的有效设备。这些设备按企业规定的要求和流程申报,经审批后就成为闲置设备。报废固定资产是指由于科技进步、设备本身经济和技术寿命、设备制造品质及不可抗拒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等原因,使设备丧失原有性能,成为无法恢复的失效设备,这些设备按规定的要求和流程申报,经审批后就成为报废固定资产。我国目前固定资产的报废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主要结构陈旧,破损严重,经大修也不能恢复其性能;②主体残缺过甚,无法修理或不合经济性原则;③凡属国家淘汰设备,确实不能继续使用,其零部件国家也不安排生产,确实无法修复者;④因改建、扩建或生产变更非拆不可,拆除后又无法利用的设备;⑤已满使用年限,无继续使用价值。

二、钢铁企业闲废固定资产管理难点

1. 闲废固定资产难以形成闭环管理

基于钢铁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在报批资产闲置和报废过程中需要业务部门的专业论证及财务部门的价值判断,最后经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导批准后,才能由回收部门进行回收、整理、分类。以Y企业为例,这个过程往往要耗时1~2个月,一些特殊的设备则需要数月。固定资产在批准为报废或闲置后即发生资产使用状态的转变,由使用中的固定资产变为报废和未使用的固定资产。由于钢铁企业往往占地面积大,区域多,资产的分布比较分散,所以企业对这部分资产尤其是报废资产的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难以及时回收,另一方面由于报废资产已经退出企业账面价值,管理方式发生了转变,加之钢铁企业家大业大,极易忽略对这块资产的精细化管理,从而造成管理疏漏,导致报废资产的进一步损毁及遗失,最终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2. 闲废固定资产处置定价难,处置周期长、渠道单一

目前,钢铁企业对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多采用报批制,即由相关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通过招标竞价、与购买方协商、经过资产评估等方式拟定一个处置价格,报经相关领导批准后进行出售。这个周期视该批报废资产的处置难度,至少要一两个月。由于钢铁企业固定资产价值高、数量多、种类繁、状况复杂,大型钢铁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一般都在几百亿至上千亿元,所以其形成的闲废资产也具有相同的特点,钢铁企业每年的报废固定资产量很大,从几千万到上亿不等。以大型钢铁企业Y公司为例(见表1),Y公司2011年全年处置报废固定资产账面原值4.57亿,净值0.23亿;报废资产经拆卸及归类后,参考市场需求,Y公司将报废资产重新分为20大类,主要有房屋构筑物拆除形成的资产、分选形成的有色金属、微机电视机等办公设备、空调设备、动力设备、液压设备、电气设备等。这些报废资产种类复杂,资产状态也不尽相同,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处置价格使报废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并非易事。钢铁企业的闲置资产处置难度更大。根据调研结果,钢铁企业的闲置资产一般表现出以下特点:①固定资产账面原值高,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②资产实物状态和使用价值背离较大,一方面实物成新率较高,另一方面使用价值较小;③一部分闲置资产属于专用设备,市场需求空间有限,难以找到适合使用的企业。为避免企业账面资产流失,企业在处置这部分资产时比较谨慎,也很难确定一个合理的处置价格,不能提出适时的处置方案,造成闲置设备长期搁置,市场需求的局限性和处置价格定位成为目前存量闲置资产处置的焦点及难点问题。而闲置资产的继续存放不仅导致其自然状况和技术状况不断下降,同时仍将发生设备仓储、保养、人工等管理费用,长期搁置后愈发增加处置难度,处置收益也将大打折扣。

三、钢铁企业报废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1. 重视报废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推进资产一生管理

根据现代资产管理理论,资产一生管理(ALM)包括资产的建造期、运行期和报废期,而报废期又分为报废和处置两个阶段,可见报废期是资产一生管理的关键环节。报废固定资产虽然已经退出企业的生产或管理舞台,但其潜藏的价值依然是企业的一笔财富,企业对报废资产的管理应予以充分重视。企业财务部门应建立独立的报废资产库,跟踪记录报废资产的状态。设备管理部门应敦促回收部门及时回收报废资产,与财务部门定期盘点报废资产的回收情况,避免报废资产长期得不到回收。报废资产回收后即转入待处置状态,待处置的资产需要根据资产特点进行重新分类,直至处置完成后进行报废资产注销,即完成资产一生管理的最后一环。

2. 建立报废资产处置体系,完善定价机制,缩短处置周期,促进处置收益最大化

针对钢铁企业报废资产定价难的问题,企业应该建立一个长效的报废资产处置体系,包括定价机制、处置渠道、处置方式等。企业可将待处置资产重新分类,参考Y公司的做法,将待处置资产分为房屋构筑物拆除形成的资产、分选形成的有色金属、微机电视机等办公设备、空调设备、动力设备、液压设备、电气设备以及机加设备、管网设备、起重设备、机械设备等。重新分类后的各类待处置资产,有的可以对外出售,有的则要根据国家特殊回收规定执行(比如部分电子产品),而有的可供本企业回收利用(如房屋构筑物、设备拆解后的废钢)。

对于对外出售的资产,企业可为每类资产制订一个标准参考价格,此标准作为拟订处置方案底价(起拍价)的依据;处置底价由基价加上价格波动系数构成,价格波动系数根据市场行情判断在规定范围内计取;实际工作中如遇到新的类别,可按市场调研价估算处置底价,并通过竞价形成新的标准参考价。比如,对分选出的有色金属按当期有色金属网上发布的均价作为底价,价格波动系数±10%;而对于动力设备、液压设备、电气设备等资产,则可以按每吨X元作为底价,价格波动系数±15%;等等。本标准可每年根据闲废设备市场行情的变化情况修订1次。制订标准参考价格可使处置部门在操作时有据可依,也可以缩短询价的流程,从而加快处置速度,及早回笼资金。

为提高报废资产的处置效率,公司还应建立报废资产购买客户群档案,详细记录客户群信誉、购买品种、成交价格等信息,不断积累客户资源;公司也可利用网络资源或其他媒体,及时发布公司报废资产信息,拓宽处置渠道。处置方式可以通过网上竞价、现场招标、买断、废弃等形式进行。Y公司在报废资产处置方面已经做了较好的尝试,2010年和2011年分别取得处置收益0.13亿元和0.43亿元,原值回收率达到9%左右(见表1)。

四、钢铁企业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由于钢铁企业新建项目及技改项目的实施,闲置设备的产生在所难免,很多企业视闲置资产为“鸡肋”,用之无利,弃之可惜,任其一天天毁损。而要想真正盘活闲置固定资产,使其物尽其用、变废为宝,企业必须建立闲置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闲置资产管理工作。

1. 实行技改、新建项目预计拆除设备预告制

根据公司对闲置设备的界定,闲置设备是由于各种原因长期搁置的有效设备。在公布闲置信息时,设备均已撤除下线。设备下线后一方面不利于客户全面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性能,影响拟购置单位的正确选择;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滞后贻误处置时机。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及时跟踪公司技改项目和基建项目动态,定期收集预计闲置设备信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预告,并接受有购置意向的客户前来考察,改变闲置资产处置的被动局面。

2. 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拓宽处置渠道

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或其他媒体,及时发布公司闲置资产信息,同时掌握二手设备市场行情;参加闲置设备交易会,增加与客户进行业务交流的机会,同时建立客户档案,增强市场辐射力,扩大客户群。

3. 变单一的处置方式为多种处置方式并行

(1)积极开拓闲置设备租赁市场,尝试利用公司闲置设备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市场信誉,与中介租赁公司合作进行设备的融资租赁业务。(2)利用公司的闲置设备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对外进行股权投资,以期获取长期投资收益。(3)选择某些已提足折旧的闲置资产对外捐赠,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扩大公司的社会影响力,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根据国家财税政策,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抵税效应。(4)通过技术贸易实现闲置资产的有效处置。技术贸易方式既可以解决闲置资产的出路,收回一部分设备投资,又可以利用企业自身熟悉的技术提供服务,实现双重收益。公司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使用部门和技术部门的积极性,鼓励其主动寻找技术贸易合作伙伴。

五、启示

闲置资产的产生是由于设备质量、设计更改、项目停建、项目失败、生产工艺变更、重复采购、计划失误等诸多原因造成的,作为大规模的钢铁企业,产生一部分闲置资产无可厚非,但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应在立项、设计、采购、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优化,减少失败因素的产生,从而减少闲置资产,提高公司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钢铁企业的资产管理应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不仅仅是亡羊补牢。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