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区别

可能大家对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区分有一定困扰,以下是中国建设网对两者区别的整理。

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后浇带是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后浇带分为两种情况:

1。沉降后浇带,是为了解决主体和裙房沉降不同而设置,一般要求主体封顶后浇。

2。伸缩后浇带,是为了解决超长结构的温度变形问题, (可减少施工阶段混凝土收缩,间接减少使用阶段温度收缩问题,所以不能代替伸缩缝)

设置后浇带的位置、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常为800~1200mm;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应用微膨胀,强度等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级。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区别”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更多关于“施工缝”、“后浇带”等相关内容,敬请关注鲁班乐标建筑知识专栏。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