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利工程与生态平衡

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将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但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效应直接取决于人类对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视程度及一个国家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对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有着巨大的副作用,但对不良生态平衡,却可以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方面发展。因此在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前前后后,要将环保意识贯穿于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组织管理的每一环节。

社会生活和自然界都有自身的规律,如何使人类改造自然争取社会生活进步的一切活动与这一活动而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呢?兴修大型水利工程与生态平衡的保护则成为现实生活中反映这一自然辨证问题的突出表征之一。长期以来,对于兴修大型水利工程,人们总是褒贬不一。一些人总是用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必然破坏生态平衡,破坏了生态平衡就势必是一件坏事的心理定势去看待之。基于此点,本文谈谈兴修大型水利工程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1 兴修水利工程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

迄今为止,人类在地球上修建的水利工程无外乎两大类,即蓄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它们的实质都是为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问题。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首推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原称印度河流域规划),即将西部3条河流(萨特里奇河、比爱斯河及拉维河)的水调到东部3条河流;前苏联已建跨流域调水工程15处;中国在上世纪中叶已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计划;引大入秦工程、引滦入津工程的竣工,对解决甘肃省境内的秦王川地区大片沃野以及天津市的缺水起了重大作用。在我国,对生态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蓄水库。从表面看,它们都是为了解决水资源不足或充分利用水资源,但如果深入研究,却发现其中对社会、环境的潜在影响是巨大和复杂的。简言之,其影响包含直接的或间接的、短期的或长期的、诱发的或积累的、一次的或两次的等等因素。所有这些影响,都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

在我国,兴修水利工程对生态平衡以及环境的影响开始重视始于50年代后期。为此,国务院专门规定今后凡规划大型(中型)水利工程,必须同时要考虑到环保问题。至此,我国的广大水利工作者,才有了一个空前意识——在兴利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一个规划在大规模地投入运行之后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1.1积极影响

(1)跨流域调水工程会解决“调水地区”易遭洪水威胁的灾害问题,挽救地区性生态危机。如原苏联的北水南调等工程除工农业用水之外,还可缓解里海水位下降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会很好地缓解因南涝北旱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2)大型蓄水库(如我国的黄河小浪底工程)既能防沙除涝,又能增加库区空气湿度,改善其周围绿色植被的生长。如前苏联的中亚和哈萨克的沙漠,由于调入了大量的水,部分地区已变成繁茂的绿洲。

(3)优化水质,减少水污染和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水体不论是通过长距离输送,还是中、长、短期的贮蓄,都会使复氧过程充分,从而丰富了水体潜在的环境容量资源。污水或浑浊水通过水体的自净作用,获得合格用水,如我国在黄河上游修建的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等特大型蓄水发电水利枢纽,浑浊的黄河水,每经过一处枢纽的水量调节,都得到一次净化。

1.2消极影响

(1)诱发地震。由于大量水体的聚集,会使库区地壳结构的地应力发生变化,为诱发地震创造条件。

(2)输水渠道两岸由于渗漏,使地下水位抬高,造成大面积土壤次生盐碱化、沼泽化。高边坡地区还会因土壤含水过高而引起滑坡或泥石流。

(3)对调出水地区生态也有不利影响。如原苏联的北水南调工程造成原流入喀拉海的淡水量和热量减少,西伯利亚大片森林遭破坏,风速加大、春雨减少、秋雨骤增,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

(4)打破了原有水系内的生物(尤其是珍奇动物)生活环境,严重的会造成灭绝,或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系统,使食物链遭到破坏,可能引起瘟疫等灾难。如三峡库区的猿猴,据专家预测,到三峡大坝建成后,会有相当数量猿猴流离失所,再也没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盛景了。

(5)对生物、水文、水温等其它不利影响。大型水利工程改变了原有水文条件,影响了地下水质和水温,造成居民的迁徙、集中,加快城市扩展,导致可用耕地日趋减少。

然而,应该看到,包括生态平衡在内的自然平衡本来就是动态的,人类正是通过不断地打破那种不利于人类健康发展的平衡,才能发展到今天。

据报载,在250万年前,我国陕西、甘肃一带,如同今日湖南、江西地区,处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有优闲散步的大象,到处乱窜的田鼠,四处游荡的猞猁、羚羊,这番美景随着古地中海的消失而荡然无存。然而有一种树——高山栎,它至今还生长在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3000m以下,而考古学家却在珠穆朗玛峰以西300km的希夏帮马峰海拔5900m处,发现了有250万年的高山栎化石,这说明高山栎在这里已至少生活了250万年。在这250万年间,喜玛拉雅山山脉从一两千米高上升到8000多米高、自然条件发生了从气候适宜变为如今终年积雪的巨大变化。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如果自然界本身不能建立起动态的平衡,很难想象高山栎能生存到今天。再如,陕西榆林地区的治沙,如果在原沙层中没有微生物与水分之间的孱弱平衡,生命力再旺盛的树种植后也难以存活。

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既是动态的,同时又是随时存在着。问题在于人类怎样以一种最优的方式去分辨出那些不利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平衡,打破之,并更加自觉地重建一种新的平衡,即人工生态平衡。 2修建水利工程要注意保护生态平衡

基于前述观点,保护生态平衡应是两个内容的总和:一是对那些良性的生态平衡应尽最大努力限制人类对其的消极影响,使其按自己固有的规律发展;另一个是对那些恶性的生态平衡施以人类的改造活动,扼制其继续发展的势头,使之良性发展。

近期召开的世界环发大会,明确提出经济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否则人类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然而,会议产生的公约尽管很好,但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却面临着更加严重的经济建设的资金困难问题,因为在他们规划建设项目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环保所必需的资金问题。从而导致发达国家与其它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国家)的意见相悖。

位于闽江上游的龚嘴电站,由于建于文革期间,土法上马,只求进度,致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库内的泥沙淤积早已超过设计标准。而在下游的铜街子水电站,在规划时就考虑到了环保问题,很好地解决了库区泥沙淤积问题,库区周围葱绿一片。

三峡水利工程堪称亚洲最大的水利工程,然而工程上马却经历曲折。从孙中山先生提出到八届人大得以通过的大半个世纪的反复,除了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因素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库区的环保效应太大。中国在移民问题上采取的开发性移民政策,将大大改善由于三峡大坝的兴建对生态平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有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是使兴建与环保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然而要真正达到这一共识,人类还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程。因为环保问题历来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具有直接性和间接性、短期性和长期性、诱发性和积累性以及连带性等特点。长期以来,急功近利、损人利己的片面性观念,导致人们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无节制破坏以及只管自己发展建设而不管他人受害。例如,前苏联乃至中东的几个国家间,由于一个国家兴修水利工程掠夺性引水而造成其它国家淡水减少,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大力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使规划工作纳入法律轨道亦是十分必要的。

2 生态保护要作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前后,只有对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甚至是重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即要将环保思想贯穿于工程的规划设计及施工组织管理的每一环节。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明确指出:“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对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有着巨大的副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将其减小到最低限度。除了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革命。科学技术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工具。由于生物圈的动态平衡是人类及其生命系统稳定性产生的前提,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所深刻揭示的自然规律,则是人类认识生物圈动态平衡机制的基础,而现代技术又为调节生物圈动态平衡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这种调节,必须考虑人的活动对自然界发生作用的性质和界限,必须把对自然界的保护和再生产纳入社会有机体内并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