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索

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规划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市政道路的设计与规划正在朝着生态化、绿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对此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建设一个生态、可持续、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系统。本文以某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为例,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一、市政道路工程概况

南方某城市气候湿润,终年雨量充沛,其中L5路为南北走向,是市政主干街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道路位于扇形绿地中心地带,道路两旁设置了生态用地、绿地空间,该道路主要为慢行交通道路,规定的车辆行驶速度为:30km/h,红线宽:24m.

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1、海绵城市理念内涵和建设意义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对不同设施及其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平面和竖向设计,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统筹协调各专业,建设各类海绵性基础设施,统筹实施水系保护和生态修复,曾强城市防涝能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一种科学的城建理念,是对环保理念、生态理念、自然和谐理念等的深入渗透,体现了城建可持续这一思想准则,能够支持城市的深入建设与可持续开发。事实证明,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不仅能够提高道路交通质量,提高交通通达度,同时,也能有效规划并改善城市生活空间,创造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进而从根本上保护良好的城市环境,最大程度上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土地资源。

2、市政道路工程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思路

市政道路在城市各类基础设施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但受到市政道路自身平面性和带状性的特点局限,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渗、滞、净、排”四个方面,例如,透水路面可以使雨水下渗,并通过结构层和基层的过滤实现水体净化,从而对地下水进行补充;下凹式绿地可以减小径流的流速,并通过雨水管网实现排放并减少市政雨水管网系统的压力。但通过将市政道路系统,和其他市政基础设施的科学衔接,可以实现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中全部的设计理念,例如透水铺装与道路周边生态绿地的合理衔接,下凹式绿地与其他雨水存蓄设施的合理衔接,均可以实现雨水的存蓄和利用。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1、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的设计是整个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核心,具体的设计要遵循一个大前提,那就是道路的各种交通功用必须深入发挥,同时,也要以环保为基础,应该在道路两旁增设绿化带,为植物生长存留空间,这样一方面能吸烟滞尘、绿化美化道路环境,另一方面也能保持水土,从而环节地表径流量,控制溢流问题,控制排水系统的运行负担。结合此工程实际,决定将道路红线宽度确定为24m,其中车行道12m,车行道两边分设人行道各3m,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3m绿化带,其中车行道坡度为2%,位于最两边的绿化带则降低其地势达-2%,以此来确保雨水能够集中汇聚流向绿化带,充分利用了自然水体资源,体现了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2、路面交通设计

车道、人行道路面设计的前提是客观调查该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在此基础上来决定结构设计,具体体现为:(1)车辆交通路面结构规划为了提高交通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平滑度,决定选择透水性沥青材料作为车辆路面,该沥青面层材料特征为:高孔隙率(15-20%)同普通质地的路面有着明显区别,具体体现在:防水漂、控制溅水、控制车行噪音,即便是雨雾并发天气下,路面标识依然清晰可见,从而确保安全通行、安全驾驶,同时,透水性沥青路面具有一定的防滑性,从而保护车辆安全。该市政道路工程车行道路面材料构成为:排水沥青混合料(5cm),稀浆封层(0.6cm),粗粒状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封层(0.7cm),水泥稳定碎石(35cm),级配碎石(16cm)。(2)人行路面的结构设计为了达到方便行人安全通行、环保的目标,决定在人行道表层铺设透水砖,这样不仅能保护城市土壤安全,预防地标硬化现象,打造出一个安全、生态化的环境,同时,也能有效维护城市生态安全,让人行道表层的水体及时渗透到地下,保持城市地面土地的水分,达到防滑、御寒、降噪音等目标。透水砖的主体成分为:矿渣料、废陶瓷,其色彩多样、生态环保、而且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作用,能够达到艺术性设计的效果。具体的人行路面构造如下:透水砖(5cm),混凝土基层(10cm),级配碎石垫层(10cm)。

3、路面排水设计

根据前方的设计可以看出,在车行道与人行道的两侧分别设置了绿化带,然而,绿化带的培植必然需要充足水分的供养,对此就要控制绿化带的高度,使其在路面以下16cm-20m,其中还要配置一些必要的排水设施,同时,在绿化带中设计一个雨水汇集区,确保路面的雨水能统一流向该区域,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自然水体,而且也预防了路面受雨水侵蚀,更重要的是灌溉了绿化带。

(1)车行道排水设计由于车行道采用了特殊的沥青面层,能够有效抑制水体的下渗,这样就能使路面水体自道路两端逐渐向绿化带流进,并逐渐汇集于雨水收集系统。车行道的排水性能体现在:雨水可以逐渐向排水面层渗透,这样就能避免路面雨水淤积,提供安全车行通道,而且排水层中的水体也不会向深层次渗透,能够保护最底层沥青混合料的安全,在这其中渗入到排水层中的雨水也能凭借连通孔隙逐渐流向绿化带,聚集到雨水收集系统,经过这样细致、全面地设计、规划,最终达到了雨水的良性循环与深入利用。(2)人行道的排水设计人行道同绿化带距离较近,同样依靠排水底基层来逐步排除雨水,使雨水逐渐向人行道两边的绿化带中流动,并逐渐汇集于雨水收集系统。

(3)绿化带的排水设计第一,雨水收集利用透水路面的渗透性、地表径流等来确保水体逐渐向绿化带雨水口中流动,绿化带中土体高度一般低于车行道与人行道高度,在其高度以下15cm-20cm,这样才能确保水体自高向低流向绿化带,设置一个道路雨水口,中间平均设置间距,雨水口要低于道路高度,并高出绿化带种植土。第二,过滤水体雨水降落地面后为了确保其清洁度,有必要对其进行清洁、过滤,具体的方法为:铺设一层种植土,设置砺石层,安装渗透管,这样来自于雨水口的雨水就能得到种植土以及砺石层的过滤,同时在渗透管的帮助下,水体能够给逐渐向地下渗透,形成水体补给作用。

第三,缓排滞蓄根据绿化带的结构、地形条件等来将导流系统安装其中,这样才能让雨水分层次、分散性渗透,同时,将明沟设置在雨水口,这样才能有利于雨水沉淀,并在明沟的两端设置出水沟渠,用来配水,这样雨水就能流向明沟中,雨水充沛的季节,水体能够途径雨水口逐渐滞留在绿化带内。第四,排放道路中的雨水在溢流下能够排向市政排水管道系统,对于降水量充沛的季节,低地势的绿地内部蓄积了大量的雨水,其水位已经高出了雨水口,这样溢流雨水就能逐渐朝着市政管网流动,为了拓展绿化空间,可以适度增加绿化带规模,或者将绿化带中的雨水口与检查井合并起来,将雨水口充当井盖。每逢雨季,雨水经车行路面流向绿地,这其中雨水中含有化学性污染物,然而,在绿化种植土、砺石层等的过滤下,能够有效改善水体水质。而且溢流雨水能够直接被排向市政管网系统,能控制对环境的污染。

现代城市建设正在逐渐朝着生态、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海绵城市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应用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能够减轻对市政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建设与良性发展,海绵城市理念势必会成为现代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主流理念,为工程建设提供指导,值得深入发展与运用。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