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鲁班乐标为大家解答。

1 水利工程导致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

项目主体工程、临建工程、土石料场、弃渣场及修建道路等,通过地表剥离、塌陷、压占等方式,破坏地表植被和原地貌,从而导致土壤蓄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水利工程施工期一般都比较长,施工期间,大量民工聚集在施工场地,其居住、取暖、做饭等,大多就近上山砍伐林木来解决,经过较长时期的人为破坏,附近林木被砍伐,降低了植被覆盖率,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在施工过程中,因开挖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原有表土与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使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在雨滴打击和水流冲刷以及风蚀作用下产生水土流失;在大挖方段施工过程中,由于路段内挖方量大于填方量,多余的土石方因受地形和运输条件的限制,不便运往填方段,不得不进行弃渣处理,从而可能导致新的水土流失。

2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实施策略

2.1 施工单位要承担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

当水利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还应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土地整治。对于工程进行过程中生产的垃圾、弃土等要及时清理掉,以免造成污染。其次,对于在工程施工中所设置的临时建筑和硬化地面,在工程结束后要第一时间拆除。若是因为工程需要而对地表土壤有所压实,则还需要在完工后进行深翻和复耕处理,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土地的抗侵蚀能力和生产能力。此外,对于临时占用的农田、植被等地域,也应在完工后第一时间恢复其原有功能,从而杜绝水土流失的隐患

2.2 因地制宜的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类型一般可以分为点状和线状,所以,在水利工程治理区域,可以根据不同施工地段的土层构造,在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手段,如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但两者不能互相替换。这是因为两者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两者结合可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实现最佳的水土保持效果。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开挖区、回填区、弃渣场等区域特征,设计并实施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案,加大地表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地表土层的抗侵蚀能力,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地表生态环境。

2.3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能力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施工地段的地表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土层的挖方区,为了有效预防坡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可人工挖掘一条截水沟或排水渠,还可以通过挡土墙或抗滑桩的人工设置而避免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在土层作业的回填区,必须注重回填坡面整治,适当的种植林草,有效减少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水土流失现象。

2.4 健全水利工程施工环节水土保持指标监测系统

在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设计阶段就可以科学制定水土保持指标,结合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的监测内容,设立施工区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将易于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的监测对象纳入考核范围,具体可定性和定量分析收集到的水土保持监测指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控制对策。具体的水土保持检测指标可以是:对水利工程施工区水土流失背景的监测,主要包括平均风速、多年平均降水量、地貌类型、土壤类型、气候类型、年均气温、植物种类组成、水土流失面积、林草覆盖率、主要河流流量、水土流失类型、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等指标。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主要可包括水利工程施工区的面积、损坏植被面积、扰动地表总面积、土石方开挖量、损坏水土保持措施数量、土石方回填量、借方量、弃渣点位置、水土流失部位、水土流失量等指标。对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危害的监测,可包括对水域的淤积及污染情况、对主体工程安全运营产生的负面影响、对附近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干扰、对周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破坏等指标。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可包括临时挡墙、土地整治面积、沉沙及覆盖措施实施的数量、植树种草面积、复耕面积等指标。

2.5 强化政府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土保持政策制定和监督的作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政府可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水土保持的政策和意见,对参建单位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监督,重点对水利主体工程施工环节易于出现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监督,跟踪参建方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时效性和成效性。政府还可以强调并鼓励水利工程参与单位文明施工、科学管理,重视水利工程工作质量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协调开展,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并责令其采取水土保持的补救措施。

3 结 语

近年来,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加大了投入,许多水利工程项目逐渐动工。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要,需要水利工程项目参与单位、广大人民群众、政府部门等的广泛参与,共同治理和监督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是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