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特色建筑

上海的特色建筑——沐恩堂圣母院

说起上海的建筑特色,最为有名的就是中共一大会址、和平饭店、徐家汇天主堂、沐恩堂圣母院等上海古建筑。上海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江南的吴越传统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以下是鲁班乐标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上海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上海的特色建筑——沐恩堂圣母院

沐恩堂圣母院简介:

上海沐恩堂,位于上海市中心的西藏中路,原来属于基督教监理会教堂。

最初创建于1887年,那时名叫中区监理会堂,由于在创建时,美国监理会得到了一名叫慕尔的美国信徒巨额捐款,所以1890年改名为慕尔堂,以表示对他的纪念。1929年,该教堂向西迁移,建造了现在的这座教堂。

上海的特色建筑——沐恩堂圣母院

沐恩堂圣母院建筑特色:

上海沐恩堂位于上海市西藏中路九江路口,面对人民广场,属基督教美国卫理斯教派,又名“慕乐堂”。教堂由一位欧洲设计师设计,属于新哥特式风格,1931年建成。教堂坐东朝西,占地面积为134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138平方米,砖木混合结构。

教堂由一位欧洲设计师设计,属于新哥特式风格,1931年建成。教堂为砖木结构,有宽大的门厅,中部是教堂的主体部分,总共能容纳1000人,其中正厅560人,楼座380人,唱诗班处60人;大堂的长方形柱子和楼座的栏杆以及讲经台都用斩假石饰面,室内露出水泥幔尖拱顶。1936年,一位美国教徒前来参观时,曾捐资在教堂的钟楼顶部安装了一座5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从而使该教堂成为当时上海乃至远东地区的著名教堂。

上海的特色建筑——沐恩堂圣母院

1958年,上海基督教各派在这里举行联合礼拜,并正式把它的名字定为“沐恩堂”。“文革”期间停止宗教活动,教堂一度由南京中学使用。1979年起恢复宗教活动,教堂归回基督教管理使用。1989年9月25日,沐恩堂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

教堂坐东朝西,占地面积为134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138平方米,砖木混合结构。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担任建筑设计,邬将建筑平面和造型设计得自由组合,外墙以凹凸红砖相拼,体现了他设计的特性。建筑群正中为大堂,三跨空间,其中中央跨度特大,三面围有挑台,共设1000个座位。西南角有塔楼一座,毗邻有4层附屋和附属学校。外立面为深褐色面砖,墙角和窗框镶嵌隅石,显得古朴和神秘。教堂建成后,被当时称为“建筑雄伟,居全国各堂之首”。1936年有位美国教徒捐款,在塔楼顶部安装5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底座装了马达,可使闪亮的十字架四面转动,使教堂名气更大。

1958年开始,黄浦区基督教各教派实行联合礼拜,定名“沐恩堂”,意为沐浴于主恩之中。“文革”期间停止宗教活动,教堂一度由南京中学使用。1979年起恢复宗教活动,教堂归回基督教管理使用。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上海的特色建筑”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更多相关“上海著名的建筑”、“上海特色建筑”的建筑咨询敬请关注鲁班乐标。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