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大桥

西螺大桥横跨浊水溪,用以连接云林县西螺镇与彰化县溪州乡两地,以钢铁作架,水泥做桥墩,桥面宽7.3公尺,全长1940公尺。位于大同路178内的泰山石敢当,高达五尺,也是西螺仅存、全台湾最大的一座石敢当。在当地石敢当被居民供奉起来,每逢祭祀之时,附近居民总会奉上鲜花束果,祈求保佑。
建设历史
浊水溪为台湾中部重要分界河。由于河面广阔,16世纪欧洲人所绘之台湾地图,甚至误将台湾分为北、南两岛。长期以来,两岸人民往来时必须长期倚赖竹筏等交通工具,若遇上溪水暴涨,则严重影响两地交通,因此一直有兴建交通桥梁之议论。
在日治时期,跨越浊水溪下游的陆桥仅有纵贯线之铁路浊水溪桥,未有公路陆桥跨过。旅客渡浊水溪须转乘铁路或竹筏。
西螺大桥于1937年(日治时期:昭和12年)开始发包兴建,日治时期主要的建设部分为桥墩,方法是先以铁条梆出椭圆形空心板模,接著灌浆抽沙来加重重量使板模下沉,如此反覆作业,使每作桥墩的基桩高度约二层楼高,32座桥墩约耗时两年完成,之后因中日战争与珍珠港事件而停工。战后,国民政府在美援下于1952年5月29日再度开工,12月25日全部完工,隔年1953年1月28日正式通车。西螺大桥全长1939.03米,桥面宽7.3米,共32座桥墩,31个桥孔,采华伦氏穿式,以钢铁作架,桥泥主要为水泥。完工当时,是仅次于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的世界第二大桥,也是远东第一大桥。另外,桥上亦并设糖业铁路,为南北平行预备线最晚完工的一段。1979年铁路部分以妨碍交通为由拆除。
1997年,中沙大桥与西螺大桥间的溪州大桥完工后,西螺大桥转为供小型车、机车、自行车通行的便桥,2000年曾被提议因此桥老旧应予拆除。在云林县与彰化县政府的努力下,使西螺大桥转型为观光大桥,2004年11月19日,彰化县政府更将西螺大桥列入彰化县历史建筑。
更多关于“西螺大桥”等全国桥梁建设规模和桥梁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可以登入鲁班乐标进行查询。
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