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难点与发展趋势

我国全国性的工程质量滑坡和倒塌事故逐渐减少。二十年来,全国各地的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纷纷建立起来,形成了一支技术密集、管理规范、工作踏实的团队。作为国家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这一队伍对我国各地工程质量管理以及重大工程事故的遏制有重要意义。

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工程质量监督模式已经落后且亟待改变

上个世纪末,我国工程质量监督主要实行的是三部到位的模式,即在基础、主体结构阶段必须先由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到位核验,核验报告签发之后才可以继续施工;竣工之后,要想拿到“建设工程质量等级证明书”,就必须得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等级核验,若没有经过质量监督机构核验或者核验不合格的工程,禁止交付使用。随着我国市场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渐发展完善,旧的工程质量监督运作方式逐渐暴露出其缺点,主要体现在现有的工程质量监督模式难以适应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大众过于依赖质量核验,使得质量责任主体出现混乱。在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合格证”是由产品制造者签定和发行。但是由于我国的建设工程实行的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其“合格证”是由政府授权委托的质量监督机构进行签发。建设工程施工完成之后,质量监督机构会依法对建设企业的工程进行质量核验,其签发的“工程等级证明书”早已成为具有社会效力的法律文本。这一模式使得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成为了工程质量问题的实际责任承担人。如果工程交付使用后发生了安全状况,“政府机构”就会成为大众抨击的焦点,而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建筑公司却逃脱了大众的视线,不用承担任何负责,这一现象不符合市场经济中“谁生产谁负责”的规律。(2)“三部到位”监督方法无法和政府体制改革相适应。作为政府授权的机构,质量监督机构的行为已然代表了政府管理的行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等级核验制度使得政府的管理工作陷入了误区。为了实现宏观和间接管理,政府不断进行改革。如果政府推行的质量监督运作模式做不到与时俱进,与政府体制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也在所难免。

2.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改革的深化发展

备案制度的推进促进了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变革,但由于改革形势的发展需要,工程监督体制要想实现重生,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新一轮深化改革,其指导思想是:(1)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制度。这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的。由于建筑产品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政府必须对工程进行全面、全过程以及综合的质量监督。(2)对建设工程进行强制性监督是政府的必要工作。政府及其授权委托的质量监督机构对违反工程质量法规的建筑企业行为有权进行检查、纠正和处理,这一监督具有强制性,一切单位和部门不得进行阻挠。(3)依法行政监督的主体是政府部门。将质量监督授权监督机构的做法变为委托质量监督机构进行监督。这一核验制度的变革,改变了政府承担技术工作责任的错位情况,使政府变成了工程质量监督领导和仲裁人。(4)确保工程质量在改革过程中实现稳步提高。实现监督体系思想的稳定是监督制度改革时必须做到的一点,只有不断运作这一监督机制、不断加强监督力度,才能逐步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的提升。

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发展对策

(1处理好监督收费问题。我国有些地区已经实现了由财政全额补贴工程质量监督费的制度,这使得监督机构和业主不再具有直接的经济关系,实现了监督机构的公正独立,这一做法很值得推广。(2)监督机构当逐步实现专业化、技术化,而非社会化。不同于工程监督单位,监督机构不应通过市场机制来刺激监督水平的提升,作为政府委托的专业技术监察部门,监督机构必须确保政策和执法的统一连贯,必须做到公正、权威和科学,所以,专业化和技术化是监督机构的发展方向,否则监督机构就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作用。(3)必须不断提升建设工程质量监察人员的素质和机构内部管理的标准化水平。如果缺少高素质的质监团队,几乎无法树立质监机构在广大群众心中的权威性,这会导致监督机构难以实现其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更不要说提升服务于对广大群众的服务水平。所以,不断提升质量管理和监督执法方面的理论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检查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政治修养,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坚持的工作。(4)以“阳光监督”为发展方向,监督机构应致力于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体系。例如,尽可能公开对监督对象的要求、评价和执法,改变传统的之下而上的非双向的信息联通方式,另外,由于现有的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的提交形式让工程建设的各方参与者和责任人无法了解到监督机构最终的结论性工作评价或评价是否准确,并且很难展现监督机构在监督过程中具体的工作情况和力度,这要求监督机构必须改变现有的信息沟通机制,因为只有实行监督信息的双向联络和沟通,不断促进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才能真正地做到指导和服务基层。

尽管我国的质量监督已经经过了二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但是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和体系仍然不够完善。为了使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建立适合我国经济体制的工程质量监督机制是相关机构亟待解决的工作。只有不断地与时代发展共同进步,努力做到依法监督、有效管理、确保质量,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才能担当起历史使命。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