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源闸桥

北京广源闸桥在万寿寺东延庆寺门口,跨长河。建于元代至元(1264-1295)年间,是通惠河上游的头闸,号称“运河第一闸”。闸桥为控制水流量而设置。广源闸桥用花岗岩石垒砌,目前保留的应是清朝重修的建筑。

地理位置

位于海淀区紫竹院地区五塔寺与万寿寺之间的广源闸桥赫赫有名,广源闸桥在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建成,是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的白浮引水工程中的一座重要水闸,比郭守敬开凿白浮泉工程还早三年。闸桥的结构分为闸基、闸门、闸墙三部分。闸墙两端镶嵌着汉白玉石雕兽头两个,首昂目瞪,前爪隆起,栩栩如生。广源闸桥历史上具有调水、桥闸、码头等多种作用,被誉为长河第一闸。

广源闸桥比高梁桥大3岁。自元代起,节制长河之水全靠广源闸桥。闸桥落时,闸东之水深不满尺;提闸后,可行龙船。正可谓长河流到此闸后有了高低之分。广源闸桥不仅能节制长河之水,而且自元代起,每逢京东的通惠河因天旱水浅难以通行运粮船时,都有专职官员到广源闸桥畔的龙王庙(紫金观)祭祀水神,提闸放水。

明代开挖长河时仍利用了这座古闸桥,明清两代皇帝乘船去往颐和园常在广源闸桥换船。昔日的闸板早已无存,闸口仍保存完好,解放后在旧闸位置修了一座桥,桥下两端都可见到旧闸口。 广源闸桥下游的紫竹院东侧,有一座白石闸,又称广源下闸,这座古闸早已毁损,但解放后旧闸基仍保存完好。

文物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抢救、保护难以数计的文物、古迹。广源闸桥即在其中。广源闸桥在临解放前已经废弃,改革开放后,政府组织人力物力疏浚河道,修整堤坡,废去闸板,使河水再无高低之分,船只畅通无阻,开辟了水上游。1999年,海淀区政府和区文化文物局公布广源闸桥及龙王庙(紫金观)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水系治理过程中,文物保护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长河于金代开挖,元代扩建完善,是供应京城用水的重要水源,明清时代是城区通往西北风景区的唯一水道。古代有“天坛看松,长河看柳”的说法,沿线文物古迹众多。河上的广源闸桥在元代就被称为“运河第一闸”。这些文物随岁月的推移而湮没,在水系治理前,长河不被人们所重视,河道最窄处可以一跳而过。

广源闸桥是目前长河上保存最完好的桥闸,但闸宽与北京市总体规划的长河宽度相去甚远,也难以满足泄洪和通航的要求。水系治理开工前,有关部门就邀请专家、学者对长河进行考察,并采纳了专家的建议,经过文物部门与水利部门共同研究、反复协商后,最终确定在南部扩建一个闸孔,而使广源闸桥北部得以全部保留。

相关传说

据记载广源闸桥是官闸,设专职兵卒看管,闸板上镶有铁活龙头,造型十分气派。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四周百姓都云集到广源闸桥龙王庙祭祀龙王爷和灶王爷,让二位爷“上天言好事”,保佑来年风调雨顺。清朝时广源闸边建有码头和行宫,每逢皇帝出游颐和园,都要来行宫休息,换乘龙舟。每年龙王爷过生日,全北京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广源闸的龙王庙。

更多关于“北京广源闸桥”等全国桥梁建设规模和桥梁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可以登入鲁班乐标进行查询。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