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影像下建筑研究

一、居住区空间特色分析

1.居住区的布局方式

新市街居住区住宅的布局与城市规划紧密联系。其布局方式有两种:周边式和行列式。这两种布局方式既为城市创造了统一完整的街道空间,又提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率。其中周边式是应用最多的布局方式,在一些不规则的三角形地块和狭长的矩形地块上都采用了这种布局方式,虽然是居住建筑,但都临街而立,直接向沿街的人行步道开门或者用一个观赏性的前院作为过渡。在一些面积较大的矩形地块上,为了节约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采用了南北向多排的行列式布局方式。旧市街历经清、俄、日持续的更新建设,解放后又作为旅顺口区政府的所在地,完整的近代居住区已经无迹可寻,然而从遗存的历史照片推测,它主要也是以周边式为主沿街布置。

2.居住区的街道尺度

由于新市街采用了巴洛克式的城市规划格局,为了配合核心区域公共建筑的尺度,道路的宽度较大。而居住区的住宅大多在一到三层左右,建筑与道路的D/H比大于2.5,显得较为空旷。相比而言,旧市街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整块的城市发展用地,自发形成的道路都相对狭窄,建筑与道路的D/H比大约在1.5左右,尺度宜人。

3.旧市街居住方式的转变

旅顺新市街主要是殖民者居住和使用,因此并不存在居住方式的转变。它的居住区布局实际上是现代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利用单体围合成公共空间,大门直接开到城市道路上或是向内院开门,其系统是开放的,围合的院落也是公共的。居住区以组团的方式出现,并有统一的沿街绿化景观,经过缜密的规划和建设。旧市街居住方式的转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清末北洋水师时期自主的居住方式转变;第二,殖民时期被动的居住方式转变。这两个阶段表现了当时强势的西方文化在不同层次上对旅顺近代居住建筑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居住方式是内向的,以院落为空间组织和日常生活的核心。然而在北洋水师时期,旅顺的居民主要是港口工人和官兵,这些人不再以传统的大家庭为居住单位,同时他们需要更好地与港口和工厂建立联系,因此当时旧市街的住宅由内向性转变成外向性的。

这种转变可以看作是中国自主近代化在居住空间上的反映,是为了适应近代工厂工人需求的一种居住方式的改变,是在西方生产生活影响下一种自发的生活方式改变,没有系统的规划。殖民时期旧市街的居住方式又发生了第二次的转变。殖民者给旅顺带来了全新的建筑形式和规划理念,殖民者所居住的新市街整洁而气势恢宏。欧洲折中主义和日本和风西式的住宅成了财富和权利的象征,而中国传统样式的住宅则是贫穷的代名词,在入侵者强势文化的压迫下,传统住宅自主近代化的道路被中断了,取而代之的是争相模仿外来的住宅。由于对殖民者住宅的模仿,旧市街的居住区外向性和开放性更强了,中国人居住方式进一步被迫近代化。

二、旅顺普通居住建筑

1.和风西式住宅

斯大林路34号是典型的和风西式住宅,与斯大林路34号相邻的住宅都是相同规格等级的双拼别墅。每栋双拼别墅的入口分别开在中轴线的两侧,大门直接开向人行道,采取了开放式的居住方式。整个街区采用周边式布局,住宅都围绕地块边缘布置,在地块中心形成了公用的内部庭院,每户有后门直接通向内部庭院。斯大林路34号屋顶为双坡顶,建筑在整体比例、墙面划分及整体尺度上仿照西方建筑风格。装饰很少,简单素雅,只有勒脚线脚,没有分层线脚和檐口线。这种带有简化的欧式风格和新市街核心区域的折中主义公共建筑完美结合,形成了统一的沿街立面风格。

2.日式近代传统住宅

新华路25号住宅是典型的日本近代住宅样式,这个地块是典型的城市三角用地,采用了周边式布局,环绕地块在中间形成了公共的内部庭院,除了西南和东北转角的两栋住宅,其他的体量大小都相同。新华路25号位于地块的西南转角处,是一栋单层的双拼住宅,住宅的主入口分别位于转角处,住宅前有绿化作为住宅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过渡。面,外观朴素。这些住宅体量小,几乎没有装饰,很好地衬托了核心区域,同核心区的公共建筑一起构成了和谐的城市空间。在层数和层高上,和新华路25号相近的这一类住宅也与公共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三、旅顺高等级住宅

1.居住区的高级住宅

集中处于居住区的高级住宅,以井上禧之助官邸为代表。在总平面图上可以看到,井上禧之助官邸入口虽然在建筑的中部,平面却不是对称布局,建筑周边环有院墙,墙高大约1.2m左右,虽然没有形成视线上的遮挡,但是明确地划分出了私有和公共空间的不同领域。官邸从道路红线退后较多,为从城市公共空间向私有空间过渡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由于住宅采用了西式建筑的尺度,层高上比普通住宅更高。建筑退后增加了街道的宽度,而层高增大又增加了建筑的整体高度,程度相近的增长使得高级别墅区的D/H比值和普通住宅区相近,因此产生的空间感受也是一致的,这就使得整个新市街的居住区有了统一连贯的沿街线性空间。建筑风格上选取和公共建筑相近的西式风格,立面采用非对称式,起伏转折,具有巴洛克建筑的韵味,既和公共建筑取得了统一的风貌特征,又彰显了主人较高的社会地位。

2.独立的高级住宅

独立的高级住宅以溥仪旧居为代表。它位于旅顺旧市街,靠近旅顺南部海岸线,地处黄金山炮台和黄金山副炮台相夹的谷地中,可以说是背山面海的绝佳地理位置。溥仪旧居建于日占时期,当时日本殖民者的统治日渐稳定,黄金山脚下成了海滨浴场,溥仪旧居也在浴场不远处建成,成为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行宫。在总平面图上可以看到,建筑西侧的道路是通往城区的唯一通道,别墅坐北朝南,南侧主入口小巧精致,在靠近道路的西侧有外廊沟通室内外空间。由于建筑空间和城市道路空间存在较大的室内外高差,领域的划分便自然产生了,建筑位于高处,成了装点城市的魅力景观。溥仪旧居平面布置较为灵活,在立面上则采用了日本传统建筑的一些装饰元素。

旅顺的近代史经历了自主近代化和输入式的近代化两个时期,旅顺的近代居住建筑同样也经历着这样两个过程。在自主近代化时期,旅顺的近代建筑仍是中国传统样式,然而布局方式适应近代生产的需求,放弃了传统的院落式空间布局,建筑单体直接面向道路,居住区由内向性向外向性转变。此阶段为旅顺近代居住建筑自主近代化的阶段,然而这一时期居住建筑由于历经战乱等客观因素,已无实物遗存。

旅顺近代居住建筑的第二个发展时期是输入式近代化时期,即强势文明的入侵。这种入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殖民者的居住建筑直接移植自他们固有的文化,与中国本土居住方式、居住建筑样式截然不同,是为第一种入侵;另一方面是这一时期中国人自己的住宅也开始模仿殖民者的住宅样式,放弃了对中国传统居住建筑自主近代化的探索,是为第二种入侵。

以上外来影像下建筑研究由鲁班乐标搜集整理,更多关于“外来影像下建筑研究”等建筑方面知识可以关注鲁班乐标行业栏目。“一点鲁班乐标,中标很轻松”。查询建筑企业信息,请登陆鲁班乐标、鲁班乐标或关注鲁班乐标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