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工程的建议

海南省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水土流失总体较轻,局部严重,存在侵蚀沟、坡耕地、林下水土流失、河流沟岸冲刷塌陷等水土流失问题。应围绕全省统筹推动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构建以"一区二圈三河"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需求出发,以重点防治区为主体,结合扶贫攻坚需求,确定3类重点预防项目和4类重点治理项目。

海南省是中国最具热带海洋性气候特色的地方,良好的植被覆盖,举世闻名的生态旅游胜地,相对较低的水土流失面积,使水土流失通常被人们所忽视。近年来,随着海南省热带特色农业、旅游业及房地产等生产建设项目的大量建设,水土流失面积和危害有扩大趋势,据2011年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结果,海南省有水土流失面积211604km2,较2000年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56866km2增长了2721%。进入“十三五”,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努力将海南建设成为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则加强全省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夯实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工程项目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合理设置海南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项目,加快海南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尤为迫切。

1海南省水土流失特点

1.1自然地理特点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全省陆地总面积354万km2,海域面积约200万km2,海南岛是海南省主体陆域区域,总面积(不包括卫星岛)339万km2。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山地主要分布在岛中部偏南地区,丘陵主要分布在岛内陆和西北、西南部等地区,山丘地形占全岛面积的387%。在山地丘陵周围,广泛分布着宽窄不一的台地和阶地,占全岛总面积的495%。环岛多为滨海平原,占全岛总面积的112%。海南岛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集水面积超过100km2的河流有39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集水面积均超过3000km2,三大河流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全省地表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787亿m3,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111%[1]。海南岛属热带海洋气候,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台风活动频繁,气候资源多样。

海南岛年日照时数为1750~2650h,年平均气温在23℃~26℃之间,全年无冬。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2600mm,东部多、西部少,夏秋多、冬春少。地带性土壤主要有砖红壤、赤红壤、黄壤3个土类,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342%、1001%、356%。地带性植被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植物种类丰富,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为620%。“一区二圈三河”构成海南岛的主体生态格局。中部山地生态区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全国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海南的主体生态屏障,需加强热带雨林功能建设,增强涵养水源能力。海洋生态圈,需加强保护,维持好海洋、海岛、海岸生态系统。沿海台地生态圈,土地开发强度大,水土流失危害大,需治理水土流失和防治荒漠化,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三大流域,需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保护好饮用水源。

1.2水土流失特点

根据全国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海南省属于水力侵蚀为主的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表现形式主要是坡面面蚀,中低山地区域亦有浅沟侵蚀及切沟侵蚀,丘陵区林园地存在“远看绿黝黝,近看水土流”的林下水土流失现象。环岛台地、阶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分布地带。根据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海南省水土流失总面积为211604km2[2],占海南省陆地总面积的597%,整体较轻,局部严重。海南省水土流失形式主要有侵蚀沟、坡耕地水土流失、坡园(林)地水土流失、沟岸冲刷及坍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等。a)沟蚀。沟蚀主要分布在儋州蚂蝗岭、澄迈黄龙岭的局部丘陵台地内,主要原因是林地退化引起,儋州蚂蟥岭、水井岭治理前平均土壤侵蚀模数3658t/(km2•a)[3],局部高达6万t/(km2•a),经多年治理,环境已有较大改善,但振兴等小流域仍有大量侵蚀沟存在。

b)坡耕地水土流失。海南的坡耕地面积较为集中,大部分坡度较小,为便于机械化耕作,坡耕地很少改造成梯田,有顺坡耕作的习惯,不利于水土保持,坡耕地面蚀和沟蚀较为普遍。全省有坡耕地2433万hm2,坡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33%,岛内各县(市)均有分布,以儋州、澄迈、昌江、定安、白沙、屯昌6县(市)最为集中,占全省坡耕地的2/3。c)坡园(林)地水土流失。全省有园地面积为9434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68%,多在坡地上建园,以槟榔、芒果、椰子为多。单一树种的规模种植,林下覆盖差,高强度降雨下,易形成水土流失。

早期种植的桉树、马占相思等纯纸浆林砍伐后,让其自然次生,形成了稀疏残林,地表肥力差,沙化严重。全省有果园水土流失面积179786km2[2]。d)沟岸冲刷、坍塌。多处于中小河流下游的台地、阶地,破坏土地,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构成威胁。e)房地产、公路、铁路、工业园建设等生产建设项目以及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不可避免地破坏植被、开挖地表、取土采石,加剧水土流失。此外,存在水库的库滨带淘刷及面源污染问题,澄迈、文昌等地存在零星崩岗等。

2水土流失重点防治项目设置

重点防治项目应紧密结合“一区二圈三河”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需要、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确定。以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土资源为主线,以维护生态系统、促进江河治理、保障饮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为出发点,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为重点,参照《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水土流失重点项目设置,结合海南省的水土流失特点和海南省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参与100个特色小镇、1000个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的建设[4],为海南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生态基础。

2.1重点预防项目

2.1.1海南岛中部山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工程a)范围。主要为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陵水河、宁远河等重要江河源头区,基本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区内植被覆盖总体较高,分布有较多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土流失相对较轻微。但近年来,区内天然森林遭受严重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加剧。b)任务。提升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禁止开发天然林,封育保护为主,辅以综合治理,实施退耕还林,实现生态自我修复,推进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建立可行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