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著名现代建筑

说起杭州著名建筑物,最为有名的就是三潭映月、苏堤、富义仓、思澄堂等杭州标志性建筑。杭州市,简称杭,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以下是鲁班乐标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杭州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思澄堂简介:

思澄堂是杭州市历史最悠久、最专业、最大的基督教教堂。迄今有七十六年的历史。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

思澄堂建筑风格:

1927年建成的思澄堂,范围比现今要大,一直延伸到解放路中间,并有一座钟楼;后因解放路拓宽钟楼被拆除。从吴山俯瞰,可见十架高耸,屋檐翘角的三层高楼,特别是这座教堂建筑具有中西风格。

在人们的印象中,教堂建筑总是西洋风格如“哥德式”、“罗马式”、“拜占庭式”。中国人称为基督教是“洋教”,如何把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使国人能够接受基督教,国人做了很多尝试,如《合和本圣经》、《普天颂赞》诗歌本。文化既有外在的形式,更有内在的精神结合。相比之下,外在形式上的变化和融和更容易些。当初思澄堂的设计者有这个意图。

思澄堂整体建筑是显十字架的形状,从高处俯瞰楼顶看到横卧一个巨大的十字架,以表明是基督教(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外墙用青砖实叠,内用进口洋松木做梁柱。二楼、三楼的地面用木板铺垫,共三层楼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教堂并采用中国建筑对称格局。走进教堂内一阵松木清香飘来,给人一种清新之感。坐在二、三楼任何一角都能看到讲台,视角非常好。屋檐翘角很有中国特色,特别是窗门采用中国园林的支摘窗式,这种建筑风格在中国教堂中是独一无二的。

思澄堂建筑历史:

思澄堂是杭州基督教会现存唯一的一座古老教堂,迄今已有八十年历史。她的原宗派背景为美国北长老会。

思澄堂的历史可以追溯1858年(清咸丰八年),当时美国北长老会(传入杭州最早的基督教新教教派)的中国传道张澄斋、金麟友与信徒龚坤荛 、王孝丰从宁波来杭寓于紫阳山汪王庙内剪刀巷开始布道,数月以后,英美法三国与我国突交涉,传教士离杭返甬,宣教事业因而停顿。1864年11月美传教士葛宁与张澄斋由宁波来杭暂住马所巷圣公会会内,12月租皮市巷五开间楼厅一所作为礼拜堂。1868年(同治七年)12月教友推举张澄斋为牧师,来自杭州、新市、瓶窑等地信徒40人,在皮市巷堂举行了按牧典礼,成为本堂第一任牧师。

直到1921年由于信徒人数增加,众人议再建新堂。为纪念其父张澄斋牧师,张家有意建造礼拜堂,当时张澄斋的儿子张宝庆医生带头奉献一万银元,在国内募捐二万银元。向国外募得三万元,共六万元,在思澄堂现址建造。从1924年动工到1927年建成,为了成全张家的意思,起名“思澄堂”寓纪念张澄斋牧师。

1930年复活节才第一次使用新堂,开堂时聘请范光荣牧师。范牧师毕业于沪江大学,来杭州后,先在拱宸桥传道兼教英语,后到太平堂传道并按立牧师,1928年到思澄堂任职成为思澄堂第一任牧师,由于工作需要又聘请一名传道徐保罗,参加礼拜的人仅有二百左右。

1937年底,抗日战争爆发12月24日杭州沦陷,日军侵入杭城时,思澄堂成为杭州城里人的难民所,范牧师自任负责人,数月后局势稳定收容所解散,难民各自回家。这时思澄堂的长老、执事纷纷离杭,仅包金琳、王华恩两位长老留杭,由于信徒四散,捐献减少,范牧师开办打字班,钢琴班及明德中学等文化补习学校,来弥补教会供应不足。

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太平洋珍珠港事件,日美正式开战,教堂因此成了敌产。驻杭日本宪兵立即出动搜查英美传教士住宅,监视他们的行动,教会教产全部被侵占。范牧师全家从思澄堂被迫迁出,住大塔儿巷新四号,礼拜也只好在皮市巷老礼拜堂举行。1945年把思澄堂改作“中日文化馆”作为奴化思想的场所。

1945年抗战胜利后,思澄堂重新回到信徒的手中。1956年4月18日至20日,杭州市基督教在思澄堂召开了第一次三自爱国运动代表会议。

文革期间,思澄堂一度被杭州图书馆占用,79年落实宗教政策以后于1981年归还教会,同年8月30举行复堂典礼。

1984年10月由省两会筹建的浙江神学院也设在此地,直到2000年为止。现本堂主任是孙锡培牧师,并有徐思学、黄文君、顾约瑟、张效法牧师 及长老、同工共10名。经常参加礼拜的信徒约5000人左右。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杭州著名现代建筑”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更多相关“杭州著名建筑”、“杭州标志性建筑”的建筑咨询敬请关注鲁班乐标。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