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建设

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在初期时,是从北部路段开始修筑,当时台湾只有一条国道(中山高速公路),因此很习惯地将新建的高速公路称呼为“北部第二高速公路”(北二高),之后的南部路段与中部路段,则是依循北部的模式,称呼为南二高与中二高。鲁班乐标小编通过资料整合得到如下有关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建设的相关信息介绍:
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建设——建造历史
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在初期时,是从北部路段开始修筑,当时台湾只有一条国道(中山高速公路),因此很习惯地将新建的高速公路称呼为“北部第二高速公路”(北二高),之后的南部路段与中部路段,则是依循北部的模式,称呼为南二高与中二高。但根据台湾道路系统的命名规则(南北方向的道路是使用单数的编码),这条新建的高速公路正式的编码为「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只是俗名与正式编号间的落差,常常让用路人将北二高误呼为国道二号(真正的国道二号是桃园内环线)。为解决此问题,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在公开征求命名后,于2004年11月1日正式选定命名为福尔摩沙高速公路,简称为“福高”(福尔摩沙是葡萄牙文中对台湾的称呼)。
福尔摩沙高速公路自北开始,依序经过基隆市、新北市、桃园县、新竹县、苗栗县、台中市、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嘉义县、台南市、高雄市与屏东县。相对于中山高当初规划是以串联台湾西岸主要大城市为目的,考虑到平衡地区发展、土地取得的成本与避免都市附近短途通勤车流造成阻塞,福尔摩沙高速公路的选线刻意避开人口稠密的都会区,通过许多原本低度开发的乡村地带。
福尔摩沙高速公路从北部开始,分别在汐止系统交流道(新北市)、新竹系统交流道(新竹县)与彰化系统交流道(彰化县)与中山高交会。其中汐止到新竹的路段,是行走较偏远的山区乡镇,新竹到彰化则是经由滨海地区,彰化以南的路段都是沿山区行走,直到南端的林边为止都采取与中山高平行的路线。相对于原本中山高较为直线的规划,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因适应地形与避开人口已非常密集的市镇,路线迂回较明显,沿途大量使用高架桥的方式穿越不平坦的地形,工程难度较国道一号提升许多。全程共有15个隧道,其中有9个是聚集在台北盆地南边的山区,沿线最长的隧道为1,875公尺长的木栅隧道。
除了主线,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在台北南区设置用来连接市区(辛亥路)的支线-国道三甲(台北联络线),在万芳交流道与信义快速道路(旧名北二高信义支线)相接。而除了三个与中山高相交会的系统交流道外,两条南北向的高速公路间还有四条新修筑的东西向高速公路互相连结,但这些东西向的高速公路拥有各自的编号,并不属于福尔摩沙高速公路的一部份。此外新修筑的蒋渭水高速公路(国道五号),也与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在南港系统交流道相交。
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建设——大事记
1987年 - 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北二高路段)动工兴建。
1993年1月 - 土城至三莺段通车。
1993年7月 - 关西至新竹段通车。
1993年8月 - 中和至新竹全段通车。
1996年2月 - 新竹系统至香山段通车。
1996年3月 - 汐止至木栅段与台北联络道通车。
1997年8月 - 汐止系统至汐止交流道路段通车,北二高(除汐止以北的延伸路段外)全线通车。
2000年2月 - 南二高全线通车
2001年12月 - 斗六至新化段、香山至竹南镇段通车。
2002年5月 - 竹南至后龙段通车。
2002年6月 - 草屯至斗六段通车。
2002年10月 - 中港系统至龙井段通车。
2003年1月 - 后龙至中港系统段、快官至草屯段通车。
2003年4月 - 中和至土城段速限调高为100公里,土城以南速限调高为110公里。
2004年1月11日 - 龙井至快官段通车,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2004年3月23日 - 信义快速道路(原北二高信义支线)沿线的隧道在施工时,因为在推进钢模过程中上方钢筋倒塌,造成3死5伤的意外。
2004年11月1日 - 福尔摩沙高速公路正式命名福尔摩沙高速公路。
2006年2月10日 - 实施计次电子收费(ETC)
2013年12月30日 - 实施计程电子收费(ETC)
以上就是鲁班乐标对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建设的介绍。更多关于公路的知识,请您关注鲁班乐标的建筑知识栏目。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鲁班乐标微信号。
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