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建筑

四川大学建筑——四川大学图书馆

一说到四川大学建筑,最为有名建筑有四川广播电视塔、四川大学图书馆、安仁古镇、剑门关等四川标志性建筑。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工业、农业、军事、旅游、文化大省。省会成都在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以下是鲁班乐标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四川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四川大学建筑——四川大学图书馆

基本简介:

四川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896 年,是我国西南地区藏书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馆舍总面积63,100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达699.75万余册,并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可提供阅览、外借、参考咨询、科技项目查新、文献传递、用户培训、馆际互借、声像视听、复印复制、打印扫描、缩微复制等多种信息服务,并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

四川大学建筑——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建筑规模:

四川大学图书馆是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西南地区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西南区域中心”、“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四川大学数字资源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此外,四川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四川省图书馆学会资源建设与共享专业委员会等也设在本馆。主要有以下分馆:

文理图书馆

位于望江校区东区内,面积16000平方米,馆藏以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为主,兼及部分工程技术类文献资料。其中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文字学、汉语史、宗教学、四川地方文献、南亚研究、数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文献具有收藏优势;珍藏线装古籍30万册,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宋、元刻本及唐代以来的各种稿本和抄本;收藏有大量的抗日战争时期出版的图书和建国前报刊。

工学图书馆

位于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西区内,面积13000平方米,馆藏以科技文献为主,形成了能源、材料、化学、化工、水资源等学科文献特色,其中在高分子材料科学、皮革科学与工程文献方面的收藏优势尤为突出。

医学图书馆

位于华西校区内,面积8800平方米,馆藏以医学文献为主,形成了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色体系,其中在口腔医学文献方面的收藏优势尤为突出。

四川大学建筑——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建筑历史:

四川大学图书馆由原四川大学图书馆、原成都科技大学图书馆、原华西医科大学图书馆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两次合并组建而成。 文理馆(原四川大学图书馆) 前身是创建于1896年的四川中西学堂藏书楼,藏书历史可溯源到1704年建立的锦江书院和1874年建立的尊经书院。

1902年初,四川总督奎俊仿照京师大学堂的成例上书清廷,经特旨朱批将尊经书院和锦江书院改拓学堂,并接纳中西学堂,定名四川通省大学堂。除锦江书院的校舍拨给成都府中学堂外,两书院的教职员、学生、经费、图书、资料、档案、设备、刻印书板等全部归入四川通省大学堂。继任四川总督岑春煊于当年12月30日转颁清廷统一规定,将四川通省大学堂改名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学堂第一任总理(即校长)胡峻(1867-1909)率人赴日本考察时,为学堂聘请东洋教席,购置仪器图书,并根据需要派学生出国留学。除接受书院及四川中西学堂的图书外,又购买了许多新版图书,如《大英百科全书》。学堂建图书楼一幢,共10间。 据统计,1906年四川高等学堂藏书和挂图共为1万余册(张),其中,中文图书3220册,英文图书1681册、图1000张,日文参考图2400张,德文图书206册。 1926年12月1日,国立成都大学正式完成立案手续,宣告成立。成都大学从师资、校产、档案、院系、设备、图书仪器直至校址,直接继承了四川高等学堂。 1927年9月16日,经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成都高师改办为“国立成都师范大学”。

1927年8月,经省长公署和教育厅多次召集会议,议定将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四川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四川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四川公立国学专门学校等五个专门学校合并组成公立四川大学。

1931年11月9日,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公立四川大学合并,由教育部定名为“国立四川大学”。图书馆悉数接收了三校原有藏书,图书藏量甲于西南,中外文藏书达89656册。

1935年8月6日教育部任命著名化学家任鸿隽为校长。任鸿隽数次去电恳邀中央大学图书馆主任、国内著名图书馆学家桂质柏博士来校担任图书馆主任。桂质柏博士就任后,对图书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全面整顿,业务工作逐步规范。 抗战时期,为免受日寇飞机狂轰滥炸之灾,四川大学决定将校本部及文法理三学院迁到峨眉山。图书馆除农学院分馆不动,另留存一部分国学图书于已基本完工的新馆书库外,其余图书均随学校迁运上山。川大图书馆受战争影响不大,许多珍贵书刊文献得以完整保存。

1949年,中文图书采用桂质柏分类法和桂氏著者表,西文图书采用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日文图书采用皮高品图书分类法。馆舍面积3300㎡。 建国后,经过院系调整,在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下,四川大学图书馆得以稳步发展。

1980年7月,四川大学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出版物收藏中心之一,并成为北美亚洲高等教育基督教联合会同中国教育学会会议商定设立的西南地区综合图书资料中心;

1987年搬入16000㎡新馆,成为四川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所在馆;

1992年成为国家教委设立的13个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之一,5个高校引进国外人文社会科学图书中心书库之一,以及国家教委设立的高等学校科技项目咨询及查新工作站。

以上是鲁班乐标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四川大学建筑”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更多相关“四川标志性建筑”、“四川古建筑”的建筑咨询敬请关注鲁班乐标。关注手机鲁班乐标(m./),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免费
试用
登录
注册
服务
热线
微信
咨询
返回
顶部